業務介紹-國土生態綠網

國土生態綠網

國土生態綠網業務介紹

建構區域綠網藍圖及擬定行動策略,推動跨機關合作與公私協力,並嫁接有關政策,如OECM、ESG、里山倡議和社區林業等,逐步建構臺灣生態網絡,提升生物多樣性保育效益與環境韌性。

觀察家的優勢與特色

觀察家於2018年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推動國土綠網政策時即參與政策藍圖規劃,目前主辦或參與的區域綠網藍圖與行動規劃達6處,並參與綠網延伸工作的落實,在臺灣生態綠網的推進上扮演重要角色。

觀察家重要實績

(1) 花蓮綠網

觀察家自2018年起執行林業保育署花蓮分署區域綠網計畫。計畫以建構綠網、串連人網、開展行動為主軸,完成大農大富平地森林生態廊道部分改善、大不岸溪口降壩、西林林道結構改善等示範案例,並推動木瓜溪鑲嵌地景建構、水雉保育及稀有植物盤點與保育規劃,透過串連綠網及人網深化花蓮綠網保育行動。

(2) 新竹綠網

觀察家自2018年起協助林業保育署新竹分署推動區域綠網計畫,從生態資料盤點與議題指認到苗栗草地稀有植物保育,建立珍稀植物域外保種基地,並推動在地參與及跨域協力復育草地生態系。此成果登上IPSI里山倡議案例,展現生態保育的創新典範。

(3) 臺東綠網

觀察家自2021年起協助林業保育署臺東分署推動區域綠網計畫,盤點保育急迫性物種以及生態議題,分別於池上及嘉豐兩個地區之潛在生態廊道進行生態資源盤點,評估廊道瓶頸點、改善及監測,期以卑南溪保育軸帶為指標性區位,推動中央山脈-海岸山脈生態廊道連結。

(4) 臺中綠網

觀察家自2021年開始協助林業保育署台中分署推動區域綠網計畫,將大肚臺地淺山保育軸帶之生態廊道串聯推動至實務的公私協力,協助機關在業務管理上能觸及並使經營管理更符合生態環境永續的精神,也促使企業共同發揮影響力、加入生態廊道藍綠帶串聯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