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務介紹-生態友善農業

生物多樣性保護為文化傳承與永續發展的基礎,過去資源多投注於搶救原始的自然野地,但聯合國於西元2000年第五屆「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國大會」中,揭櫫農業地景與生物多樣性保存的關聯,並於西元2010年提出「里山倡議」(Satoyama Initiative)之後,長期以生態系服務支持文明進步的農業地景方獲得重視。

Macintosh HD ssd:Users:Tor:Downloads:2019網頁相關:1:04.png

觀察家重要實績

(1) 苗栗通霄:田鱉米實驗田

觀察家自2012年起,秉持著守護瀕危大田鱉的決心,於苗栗通霄淺山地區陸續承租農地,並施行友善生態農法和進行各類試驗性操作,於2013年取得綠色保育認證標章、2014年取得石虎友善認證標章、2015年取得慈心有機認證標章,並於2018年加入「國際里山倡議夥伴關係網路(IPSI)」,至今已累積許多實務操作經驗。近年更將累積的實務經驗加以推廣分享,協助苗栗地區農友推動埤塘棲地改善等保育工作;2022年更協助林業保育署新竹分署推動保安林埤塘共學計畫,從規劃到在地參與、循序施工,營造大田鱉棲地。

Macintosh HD ssd:Users:Tor:Downloads:2019網頁相關:1:08.jpg

(2) 高雄美濃:輔導友善農作

高雄市美濃區為典型的農業地景,具豐富多樣的環境與物產,並保有客家族群的傳統文化,近年來因緊鄰都會區而面臨愈趨劇烈的開發壓力,迫切需要針對農業地景進行系統性的生物多樣性調查,並蒐集山林田野的在地傳統智慧,經清點多方資源後,尋求產業經營與生物多樣性共存共榮的可能性。

觀察家於2014年受美濃愛鄉協進會邀請進行數處美濃友善農田生態調查,2015年承接高雄市農業局「高雄美濃農業地景生物多樣性調查及手冊製作計畫」,針對美濃地景生物多樣性進行生態基礎調查。2017年起更與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合作,藉由苗栗通霄田鱉米實驗田累積的實務經驗,協助美濃地區農友瞭解其田區生態,並輔導農友取得綠色保育標章。

Macintosh HD ssd:Users:Tor:Downloads:2019網頁相關:1:01-1.jpg
Macintosh HD ssd:Users:Tor:Downloads:2019網頁相關:1:09.jpg

輔導農民施作生態友善農法及協助申請綠色保育標章

(3) 花蓮木瓜溪:高灘地生態友善農業耕作

水利署第九河川分署2019年辦理華隆護岸及初英一號堤防之生態檢核,發現位於花蓮木瓜溪橋上游的初英華隆段高灘地雖有慣行農業耕作以及銀合歡林入侵,仍觀察到不少珍貴的原生陸域及水域動植物。觀察家2021年執行林業保育署花蓮分署區域綠網計畫期間,與水利署第九河川分署合作推動木瓜溪鑲嵌地景建構計畫,透過鑲嵌地景規劃、生態友善農耕推動、棲地營造與環境教育,讓初英華隆高灘地上的人類活動、自然棲地品質與生物利用能達成和諧共存。

觀察家的服務

  • 輔導申請各項農業生物多樣性認證
  • 田間生態調查
  • logo商標、周邊小商品設計與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