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家長期是國內眾多機關在生態檢核機制與案例發展的重要推手,從流程研擬、法規修訂、政策優化到實際執行皆扮演重要角色。熟稔全臺各地生態議題,針對各棲地類型與關注物種皆可研擬完善的生態保育對策。從上游野溪、坡地治理、市區排水到河川疏濬工程,累積豐富且多元的工程生態檢核經驗。
生態檢核透過生態調查評估與溝通協商機制,整合工程與生態理念,於工程各階段導入保育策略,並將公民參與及資訊公開融入工作流程中。過程中運用不同表單,完整評估和記錄各階段工程可能影響、執行生態保育及友善措施、與生態團隊及民眾討論之過程等內容。整合跨領域專業與多方資訊,內化生態保育及公民參與概念於工程中。觀察家提供生態檢核相關服務之單位包含:
- 經濟部水利署
- 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
- 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
- 農業部農田水利署
- 交通部觀光署
- 交通部公路局
- 交通部臺灣鐵路管理局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南部科學園區管理局
- 臺灣自來水公司
- 各縣市政府、鄉鎮公所
我們擅長將生態專業知識轉譯,以工程單位能理解的概念與說法闡述生態保育建議,並以嫻熟的溝通技巧,輔以視覺化資料呈現,促進各方交流討論,凝聚權益關係人共識,共同擬定生態保育對策。
同時,我們與時俱進地關注環境治理發展趨勢,嘗試納入或結合生態檢核機制,建立工程與生態的合作關係,創造生態檢核更大價值。基於生態檢核目標與精神,於生態永續及工程建設之間取得平衡,為臺灣的生態環境,做到第一線的把關。
觀察家的優勢與特色
(1) 地景尺度的整體性思維:有別於以治理為目的工程生態檢核,能夠在生態檢核中納入國土生態綠網、流域治理及生態系服務等概念,以地景尺度的觀點評估工程生態影響,構思工程生態保育對策。
(2) 創新的棲地評量指標:能夠以生態系服務指標、溪流及靜水域環境水棲昆蟲功能群指標,評量環境於施工前、中、後的變化,檢視工程對環境之影響,確認生態保育措施成效,並將調查數據視覺化,在工程生命週期之生態檢核中,輔助各方溝通討論。
觀察家重要實績
(1)協助推動創新工法與治理概念
種瓜坑溪野溪復育工程
加速植生回復的近自然護岸
生態友善的揚塵抑制工法
(2)生態專業導入河川管理作業
(3)辮狀河川的生態保育措施
(4)跨域整合的民眾參與標竿案例
東大溪水環境及鄰近區域環境改善計畫